| |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扶持农业的重要措施,实施减免农业税、落实种粮直补等扶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3600多万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1.8%;农业总产值49.49亿元,增长5.04%;农民人均纯收入7362元,增长12.9%。
种植业恢复性增长。政府出台多项惠农、扶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粮食生产出现转机,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步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59万亩,增长1.8%;粮食总产量14.51万吨,增长1.7%。由于农业结构内部调整,蔬菜、水果产量略有减少,全年蔬菜、水果产量为58.75和24.25万吨,分别下降3.9%和1.5%。
渔业优势日益凸显。渔业进一步发展,水产品产量
|
|
大幅提高,水产养殖结构日趋优化,并逐步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渔业迈进。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7.20万吨,增长6.8%。其中,淡水产品25.03万吨,增长6.7%。
畜牧业平稳增长。全年出栏生猪51.24万头,增长5.7%;出栏三鸟1534.80万只,下降2.7%;肉类总产量6.07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3.74万吨,增长5.7%;家禽肉产量2.24万吨,下降3.3%;禽蛋产量0.5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7.32万千瓦,增长3.0%;化肥施用量(折纯)2.93万吨、农村用电量46.5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2.8%和16.0%。实现有效灌溉和机械耕作农田41.78万亩和18.02万亩。 |
|
| |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1.99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4.00亿元,增长24.1%;民营工业增加值147.46亿元,增长27.2%。工业总产值2004.39亿元,增长27.8%。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5%,拉动经济增长14.3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3%。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56.45亿元,增长29.5%,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及服装业和金属制品业产值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区域特色产业支撑效应明显增强,包装印刷、饮料、家具和医药等四大特色产业共完成产值110.49亿元,首次突破100
|
|
亿。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2.21亿元,增长30.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73亿元, 增长30.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1.0%,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8.8%,提高0.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8.0%,下降1.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8次/年,提高0.1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8%,提高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2%,提高0.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1%,下降0.8个百分点。
建筑行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1.2%。建筑业总产值50.84亿元,增长1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7.18万平方米,增长14.0%;竣工面积385.83万平方米,增长10.1%。建筑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