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中山市要努力创建教育强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中山教育现代化进程。一方面,教育系统全面进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市中小学基本完成教职工岗位竟聘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为建设教育强市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办教育。2003年,中山市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共301个,其中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9所,民办中小学28所(另有2所正在筹建)、民办幼儿园140所、各类培训中心124个。同时,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近年发展很快,从2000年的2所,发展到如今的18所;在校生由起初不足1000人,发展到18989人,解决了全市约40%的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
5.全面普及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整体水平
几年来,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市家教讲师团科学、全面地开展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采取调查研究、深化探索、个别访谈、分类授课、派发资料、创办报刊、举办活动等做法,在各类家长学校开展特色教育,广泛开展现代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大力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家长科学育人的整体水平。
(三)儿童与法律
中山市积极为儿童营造受法律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少年儿童权益保护为主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活动,使依法保护少年儿童的观念深入、普及到全社会。例如,通过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创建"青少年维权中心",形成青少年维权服务网络。一些镇(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
|
警力,加强学校周围治安环境的治理整顿,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一些针对学生的犯罪活动,把保护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落到实处。
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法律知识课程,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到100%。2003年,市检察院先后11次组织业务骨干到各中小学校对儿童和青少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受教育人数达18500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制效果;此外,各中小学还聘请法制副校长,该项工作对于依法治校,加强在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山市针对在校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无毒新一代”网上有奖禁毒知识问答赛,第二届“向毒品SING
NO”歌唱大赛、禁毒宣传片制作大赛及万人签名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增强了自觉远离毒品的意识和抵制毒品的能力,做到了确保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
(四)儿童与环境
中山市不仅为儿童生存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并且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1.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山市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并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中山市各镇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下表3可见,2003年规划中有关农村改水、改厕的7项重点指标全部实现终期目标,其中有5项指标均达到100%;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2003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