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7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2.77%,比年初下降8.0个百分点。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11.17亿元,同比增长26.0%。
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房地产开发加速。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0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最大,同比增长26.86%。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37亿元,同比增长40.6%;商品房销售面积127.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商品房销售额33.05亿元,同比下降1.9%。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反映各种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各种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相同的。国外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表明,在产业结构处于低级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在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在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二产业。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2003年已达82.5%。但我市的产业结构再经过若干年的调整,将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从统计数据看,目前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如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欠旺。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尤以消费的拉动作用最为突出。目前,消费不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瓶颈。收入是消费的源泉,消费需求增长主要源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由于我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导致消费增长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与市场消费密切相关的居民收入增长缓慢。200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6元,较上年增长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农村居 |
|
民年人均纯收入7211元,同比增长4.9%,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的消费能力、结构和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70元,同比增长2.6%,增幅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75.6%,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市仍有一些家庭还处于温饱水平。
(二)新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据2002年报资料,我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等传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6%;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不到30%。同一时期深圳第三产业中仅金融、房地产业就实现增加值361.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6.0%。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中,交通通讯及公用、批零贸易等仅占30%左右,金融、保险、不动产及各种新兴服务业则占到50%以上。例如,在美国的新兴服务业中,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科技服务、经济中介组织,尤其是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产业升级和"新经济"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市第三产业的滞后实质是结构性滞后,传统的较低层次的服务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新兴产业发展比较落后。
(三)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失衡,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003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呈现继续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0.1%,从业人员增长速度高于增加值增长速度,表明我市第三产业增长主要是由从业人员增长拉动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失衡,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第一,实行独立核算的第三产业企业效益低,负债率高。实行独立核算的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是我市第三产业的支柱,其效益的高低,将决定着第三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