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3年,我市各级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据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9亿元,同比增长9.5%,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一、2003年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03年,我市第三产业稳步增长,平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继续扩大,实力有所增强。2003年,在工业强势发展的带动下,我市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二)新兴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传统第三产业仍占主导。所谓新兴第三产业是指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假日经济、信息服务、旅游、休闲以及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中介、法律、咨询、展览、金融、保险、媒体服务以及环保等产业。所谓传统第三产业是指饮食业、服务业、商业等传统领域。从传统第三产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批零贸易、餐饮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0.99亿元,占全社会第三产业的51.3%。其中,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增加值36.04亿元,同比增长4.1%;批发零售餐饮业完成增加值44.94亿元,同比增长10.2%。说明中山市第三产业发展仍以传统第三产业为主。从新兴第三产业来看,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7.8%;房地产业受销售不理想因素的影响,完成增加值17.25亿元,同比增长1.8%。说明我市新兴第三产业虽有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 |
|
(三)按行业划分的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2003年,我市第三产业努力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三产各行业仍保持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消费品市场及商贸流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1亿元,同比增长12.9%。外贸出口强劲,达到82.54亿美元,同比增长44.2%。
第二,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运输增长迅速。我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人民桥重建、城南路改造、中山五路、六路改造、富华道改造,神湾港正式开通,中江高速公路和城桂公路二期工程两大交通动脉正在紧张建设中。我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改造和建设加快了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运载能力,强化了城市的区域地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03年,全市交通系统客运量为864万人,增长3.35%;货运量587万吨,增长9.98%;港口货物吞吐量1501万吨,增长11.57%。
第三,信息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以通讯为主的信息化应用工程有效推进。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3.97万户,小灵通用户23.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6.60万户;互联网用户29.80万户,信息化综合指数为69.6%,在全省排第四位。我市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金融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5.19亿元,比年初增长19.4%。各项贷款余额495.66亿元,比年初增长12.1%。全市商业银行人民币不良贷款余额162.43亿元,比年初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