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使农民就业机会明显增多。据统计,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 73.21 %,收入中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4878元,比增13.87 %,二、三产业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3、农民收入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我区属经济较好的地区,农民收入总体相对较高,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队与队之间、户与户之间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尽管我区农民收入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仍有较小部份的户收入不增反减,而减收户多为低收入户或者以经营纯农业为主的农户。因此,虽然从全年总的数字看,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存在着一批高收入户掩盖了一批低收入农户真实状况的问题。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途径。2003年全区农民外出务农承包虾塘的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拉动力。由此可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捷径。
  二、当前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结症所在
  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以来,农民收入增收趋缓。增收难被加大的原因是什么?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等原因造成。但从实质上分析,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集中的表现,农民增收难的症结在于农业、农村外部。80年代90年代初期,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依赖于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增产和提价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少,乡镇企业由于转制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在不断削弱。因此,农民收入的增收越来越取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城乡经济的互动作用。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对农民增
 

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衍生了一些农业大户、农业企业,但从总体上来看,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仍然较弱,带动力不强,农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力不高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方面导致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产品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另一方面导致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户经营成本高,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农民收入难提高。
  2、滞留于农业的劳动力仍然偏多,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而当前农民增收的最大困难在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困难,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表面迹象看,我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已有一定的比例。但事实上,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以技术、资本替代了劳动,对劳动力的吸纳明显变弱,加上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冲击,我区农村劳动力隐性失业现象时有发生,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他们既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土地,又缺乏在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竞争力,给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较大的影响。
  3、农业资源相对匮乏。我区人均土地少,资源相对稀缺,一方面农村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增长速度快,人增地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二、三产业的用地量有增无减。因此,在西区范围内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进一步缩小,难度加大。
  4、应对市场能力较弱。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而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分散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面对瞬息万变的商品市场,信息不灵,市场交易能力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