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一般将0.4作为贫富悬殊的警戒线。
  总产出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 指常住单位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的差额。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规定,①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年度初步核算数在12个月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初步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最终核实数在获得更详细资料的基础上计算。②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如"中山市生产总值"或"本市生产总值"。③为改进和规范地区人均GDP的计算,从2004年1月1日起,统一
  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作为过渡性措施,今后两年内,将同时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种口径计算人均GDP,两年后取消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统一采用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收入,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收入,它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就是单位直接支付给负责社会保险的政府单位(一般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保险金或为单位职工离退休、发生死亡、伤残、医疗保险等而支付的保险费。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目前在统计上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 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