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一方面,农村城镇化建设,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家庭的整体收入水平。因此,有条件的镇(区)应根据当地集镇风貌,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建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贸市场,繁荣地方商业贸易。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交通便利,通水通电,信息灵通,从而带动地值的提高。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投入100多万元,修筑高标准农路,实行连片规划,建设“田成方,路成网”,水、电等设施完备的现代化花木生产园区,大大提高了园区的专业化水平和地值,土地租金由原来的700—800元/亩,提升到1500元/亩以上,地值翻了一番,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地方经济的很好例证。
(三)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由于投入大,成本高,产品销路不畅,市场价格走低,造成经济效益不高。为此,各镇(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点发展既具市场潜力,又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中山市横栏镇根据市场对四大家鱼、高附加值水产(甲鱼、鲈鱼、桂花鱼、对虾、鲟鱼等)需求量大,而当地水质又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的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点扶持水产养殖业,逐步调减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水产养殖面积,2003年实现每亩鱼塘纯利润超过3000元,使农业生产整体效益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耕地改造鱼塘, |
|
对粮食安全问题不会构成影响,因为鱼塘一旦抽干水后,经过晒干,在短时间内,可使鱼塘变回耕地。而且,有农民试用塘泥种植蔬菜,其产量甚至高于用耕地种植的蔬菜,这可消除因大量改造鱼塘会对粮食生产构造影响的疑虑。
(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农民增收因难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关键。要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市场需求,突出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稳定性,从而提高其收入。此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工业发展较快的镇(区),可采取措施,着力吸引劳动力到本地企业就业;对于欠发达的镇(区),则要为农民走出去创造条件,组织专人到本市及周边地区广泛联系,减少农民外出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其就业的成功率。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只要 多从劳动生产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利用多种手段,设法为劳动生产者提供有利条件,采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引进优良品种,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价格补偿等办法,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相信,中山市的农民收入水平将能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中山市统计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