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9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把工业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加大镇区招商引资力度,到2001年工业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业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适时又提出了从“工业立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发展战略,实施抓大放小,规模经营、确保效益的方针,到2003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年销售收入1276.43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完成770.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33%,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80.1%,工业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再次跃上新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山市2001年和2003年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及以上企业对比分析,寻找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着力点,为制定新时期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2003年,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96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34家,比2001年的125家增加10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38%,比2001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年销售收入770.12亿元,比2001年的345.65亿元增长122.80%,年平均递增49.27%,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的60.33%,比2001年的52.37%提高7.96个百分点;工业利税总额完成37.42亿元,比2001年的24.75亿元增长51.19
%,年平均递增22.96 %, |
|
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54.05%,比2001年的67.86%下降13.8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01%,比2001年的145.71%下降7.70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2001—2003年三年中,中山市工业经济总量扩张速度加快,新的产业、新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镇区间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而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企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全市24个镇(区)均有年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但分布极不平衡。
在234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个镇(区)超过10家,合计为153家,占全部年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的65.38%,其中仅火炬区就聚集了47家,比2001年的26家增加21家,小榄镇31家,比2001年的16家增加15家,其余分别是坦洲镇16家、南头镇15家、石岐区12家、东升镇11家、三角镇11家、沙溪镇10家,而横栏镇、大涌镇、神湾镇三个镇区仅有2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沙溪镇,2003年不但实现了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零的突破,并且还跃居全市第8位。
2.“三资”工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03年,年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70.12亿元,其中“三资”工业完成589.48亿元,占76.54%。在2003年新增的109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中,“三资”工业新增79家,占7.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