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张,要充分利用我区地理优势和市场机制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更大范围内聚合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带动走上务工经商的增收致富道路。农村服务业是农民增收的新领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农村服务业更具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其派生的就业岗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也是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要积极引导农村餐饮、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减少农业人口中增收。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是农民增收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事实,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增收希望更多地在于扩大农业以外的空间,要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着力点。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二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扶持农民发展劳务经济。三是坚持就业与创业并举,在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劳工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要大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被动的就业者为主动的创业者,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长远的途径。这样,既提高资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又使更多当地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6、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提高农民素质中增收。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与农村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制约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2003—2004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下功夫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职业培训,以适应知识经济和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产业结构变化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教育优势,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实行灵活、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把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生产和就业能力培养。三是要根据形势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现代适用技术的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具有现代经营观念的农业经营者队伍,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新的生力军,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作者单位:西区统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