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我国21世纪头20年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最艰巨的是农村的全面小康。
为了科学地监测和评价中山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统一制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结合中山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目前中山农村全面小康的建设状况及难点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对今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小康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基本小康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水平更高,发展更全面和更为均衡的小康。它涵盖了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过程,是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其主要特征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人得到全面发展。
农村全面小康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复合系统。指标体系分为子系统和个体指标两层,子系统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6个方面组成,共有18个个体指标。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附表。
二、中山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
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和目标值确定以后,要监测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就要对其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
|
参照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我们根据已有的统计资料,对2001年~2003年中山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进行了具体的测评。
(一)测评方法及步骤
农村全面小康的测评采用综合评分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按每个指标规定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确定全距,然后计算每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最后将单个指标实现程度与其权数相乘并加总,得出综合分值。
1、确定各项指标的上下限。正向指标以全面小康值为上限,总体小康值为下限;逆向指标以全面小康值为下限,总体小康值为上限。在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只有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三个指标为逆向指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适度指标,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2、计算各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正向指标实现程度等于实际值减去总体小康值,除以全面小康值与总体小康值的差;逆向指标实现程度等于总体小康值减去实际值,除以总体小康值与全面小康值的差;对适度指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实际值在全面小康标准值0.3~0.4之间,实现程度为100;实际值在0.4~0.6之间,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0.6-实际值)/0.2]×100;实际值在0.2~0.3之间,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实际值-0.2)/0.1]×100;实际值大于0.6或者小于0.2,实现程度为0。
3、计算各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是该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其权数的积,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加总得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也就是综合分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