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亩产35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1.6元计算,则每亩单造总收入560元,也就是说,农民耕种1亩禾田的年纯收入只有(560元-260元)×2=600元(按1年两造计算);农民耕种1亩香大蕉,需付出成本约2500元,如果按亩产25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1.4元计算,农民种植1亩香大蕉的年纯收入也只有1000元。而且,这种收益还未考虑台风、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此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很不稳定,以稻谷为例,2003年收购价大约1.6元/公斤,但最低跌到1.3 元/公斤。香大蕉产量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价格波动更大,遇到台风,产量失收,价格最高升到2.8元/公斤,遇到风调雨顺,产量高,又会出现产品过剩,价格曾经跌到0.4元/公斤,每公斤差价竟达2.4元。中山市黄圃镇吴栏村,种植粉葛本来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但由于产品价格从1992年的10元/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1.2元/公斤,已严重挫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由于其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就业困难。随着农业机械化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山市的集约型农业耕作方式逐步形成,农业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也因此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可耗、可耕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2000年,中山市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拥有耕地面积0.89亩,到2003年,已经下降到0.65亩。耕地面积的减少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据2003年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200户被抽中的调查户中,劳动力553人,失业或待业的有42人。也就是说,每13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1个劳动力是失业或待业。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农民收
  入的增长。如果将农村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或以上四个组,2003年农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其家庭月收入分别为:1954元、2805元、4282元和5487元。说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其家庭收入也越高。2003年中山市的农村劳动力中,有74.9%是初中或以下的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半文盲占3.3%,小学文化程度占29.8%,初中文化程度占41.8%。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已制定出一系列的农村优惠政策,农民也因此得到实惠。但是,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当前的一个难点问题。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我们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要带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  诚然,从目前情况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其经济效益远高于第一产业。但农业也有其发展空间和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地位。虽然,第一产业由于目前其产品价格偏低,显得效益不高,但是,当市场格局一但发生改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必将显现,耕地的价值必将提升,到那时,有限的农业用地将会变得宝贵。中山市小榄镇、东升镇的一些农民,掌握观赏鱼、脆肉鲩的饲养技术,但由于当地耕地紧缺,一些专业户唯有到镇外,甚至到市外去承包渔塘、耕地,以满足其发展养殖业的需要。另外,从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看,中山市粮食销售远远大于产出,粮食自给能力有限,从长远的发展战略考虑,保有足够的农业用地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今后整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当更加注重扶持农业生产,注重保护农业用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