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途径的调查和思考


罗广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三大任务。而增加农民收入是任务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产量由长期短缺变为常年有余,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和市场需求的冲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为了探寻农民增收的有效实现途径,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难题,我们在结合全区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对策和措施以期达到促进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一、 全区农民收入现状
  (一)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基本构成
  2003年,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经济总收入61773万元,比增13 %,农民人均收入6518元,比上年增加482元,增长8 %。从数据上看,农民人均收入主要构成如下:
  1、农民从家庭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7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4 %,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达79.01 %。
  2、农民从经联社统一经营和经联社办企业中的收入稳步上升。2003年农民从经联社统一经营和经联社办企业的收入为1137万元,增长5.98%,占农民人均收入15.22 %。
  3、农民从经济社统一经营的收入徘徊不前。2003年农民从经济社统一经营的收入431万元,下降11.74 %,占农民人均收入5.77 %。
  按照现行的统计口径,2003年我区农民家庭经营人
  均纯收入中,来自于第一产业4399万元,比增12.72%;来自于第二产业115万元,比增150%;来自于第三产业1391万元,下降1.38%。从数字构成看,似与目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相悖。经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统计口径的方法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和发展现状不相符所致。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区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格局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大批农户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农业土地资源减少,再加上部份土地流转后,大部份农户土地减少,而种养能手或企业经营土地扩大,总体上讲,使农业经济规模扩大,农产品商品率增加,推进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使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农户家庭经营中农业收入明显减少,而进厂务工或外出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一些农民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而这些收入因目前统计方法的问题一般没有很好地统计在内。
  (二)近年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变化与特点
  1、农民增收幅度呈阶段性起伏,农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民收入出现两个高速增长期。第一个时期是1984—1989年,第二个时期是1993年至1996年,这两个时期年平均增长都在13%左右。但从1997年开始到2001年农民收入开始进入平缓期,2002年又有所反弹。这表明,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是好的,农民收入总体上继续呈增长态势。但随着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民增收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增收难度在增加、增速趋缓。
  2、农民收入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数据上看,来自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