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收入等,主管部门所属单位集中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和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财政尚未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拔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信贷资金 是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积聚和分配的货币资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来源有各项存款、国际金融机构负债、流通中货币、银行自有资金及当年结益等。信贷资金的运用有各项贷款、黄金占款、外汇占款、财政借款及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等。
存款 企业、机关、团体或居民把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保管并取得一定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根据存款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基本建设存款、城镇储蓄存款、农村存款等科目。它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贷款 是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根据必须归还的原则,按一定利率,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我国银行贷款,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城乡个体工商户贷款、农业贷款、个人按揭贷款、承总汇票等科目。
国家储备 是一定时点上国家拥有的可直接对外支
|
|
付的各种金融资产。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及对基金信贷的使用等。它是观察和衡量一个国家对外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
货币供应量 是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可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钞。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部队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货币流通、货币流通量 货币在流通领域中不断地离开出发点,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转手,完成商品交换的行为,叫货币流通。货币流通量指货币离开金库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信用膨胀 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的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商业信用指以延期付款方式出售商品,主要利用商业票据或采取赊帐的方式。消费信用指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如农村信用社向农民提供生活贷款等。财政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人民取得信用。如通过发行公债、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