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基本上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和市场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难卖出,商品率难提高,农民收入难提高。
  5、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从我们的一些减收户的谈话中分析,由于劳动力知识水平低,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偏弱,普遍存在缺技术、缺信息、缺资金、缺销路的问题,收入难以增加。而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又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很大的制约。目前,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不充分,由于大多数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不高,即使就业,收入偏低或就业时间不长。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裂变期,面临重大的转折,即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移。因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路子,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镇化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要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必须根据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努力扩张农民增收的空间。
  1、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从结构化中增收。发展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继续加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从农业增效中增加农民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着力在培育市场、开拓市场、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上下功夫,突出引导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向农民提供良种良法和市场需求信息与动态,加强生产经营
  指导,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培育和巩固现有的品牌产品,扩展产品销路,扩大市场容量,确保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真正获利。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从伸延的产业链中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通过推进产业化,伸延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农村产业的分化与裂变,加大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使参与产业化的农民不但可以从种养中受益,还同时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既可带动农业生产,而且可直接吸纳农民就业,尤其要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拓展空间,积极向大中城市的经营拓展,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拓宽农民进入市场渠道,鼓励合作组织通过生产服务,销售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分享产业化经营利润,得到更多实惠。
  3、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从拓展异地发展空间中增收。农业资料相对稀缺,制约了我区农民增收空间。因此,要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冲破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束缚,利用外地资源来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借鸡下蛋"、"借壳发财",拓展农业增收空间,引导、鼓励、扶持种养能手,到区外、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建基地、引资源、拓市场,努力开创农业发展新领域,在有限的区域求得无限发展,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4、切实加快非农产品的发展,从产业扩张和经济转型中增收。单纯依靠农业经济已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而非农产业的发展能使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