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配维修行业是南区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区汽车销售、配件和维修企业已发展到140多家,从业人员800多人,2003年实现创税400多万元。随着城南高标准道路的全线开通,随着市内及周边地区汽车消费市场的继续火爆,随着中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的全面落实,南区汽配维修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随着西区沙朗和火炬区大岭汽配维修行业近年的迅速崛起,南区汽配维修行业发展的空间已经受到制约,中山汽配维修行业这块经济蛋糕南区所占的份额也不可避免地减少。如何捕捉发展机遇,迎接市场挑战?如何把汽配维修行业真正打造成为南区第三产业的特色品牌?我们最近多次深入厂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南区汽配维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区汽配维修行业以配件和维修为主,近年发展到汽车销售,市场的孕育和积淀期已经超过15年,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缘环境在于城乡结合部。随着中山城区的扩展,西区沙朗和火炬区大岭同样以城乡结合部的地缘优势迅速抢占中山汽车市场,并以汽车销售为龙头著称。南区汽配维修行业不可能再独领风骚,中山汽配维修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不可避免地形成。在激烈的市场大潮冲击下,南区汽配维修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而且潜在的威胁还在加剧。
1、规模过小,效益不大。南区汽配维修行业共有140多家,其中从事整车销售的5家,配件销售的90多家,从事维修的有8家,从事维修兼配件销售的近30家,有从业人员800多人,除三联、三骏、海粤、雷 |
|
氏、张氏等较具规模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以内。从悦来南白石桥沿着城南路一直延伸到马石路口,可谓见缝插针,星罗棋布,较为集中的是悦来南路至城南一路。但是那么多的企业每年创税不过400多万元,平均每个企业不足3万元,绝大部分企业更不足1万元。而这些企业所占据的地理位置都是南区非常有限的黄金地带,相对于它们所创造的社会效益来说,的确是很不足够的。究其根源,都是因为南区大部分汽配维修行业的规模都非常小(平均临街铺面不足10米),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2、门面简陋,品位不高。南区汽配维修行业不仅规模小,而且门面非常简陋,除了三联、海粤、三骏、雷氏、张氏等牌子之外,其余都是简易低矮的锌铁棚,店厂不分,油污遍地,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与南区作为中山中心城区组成部分的形象不相称,南区汽配维修行业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因此受到了制约。
3、管理不力,良莠不齐。汽配维修行业归属第三产业,但是由于南区第三产业管理部门人力不足,管理很难全面到位,同时缺乏与经营户有效的沟通机制。违规经营现象(超范围经营、非法占道经营)得不到有效的禁止,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更是普遍(据业内人士介绍,全市从业人员9000多人,持证上岗者只有2000人左右)。
4、恶性竞争,导向不明。汽配维修行业的市场角逐是非常激烈的,政府部门必须科学引导,并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加以监督约束,但许多经营户纷纷抱怨政府部门在这方面所做的并不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经营户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为了生存和发展,有的 |
|